夜游隊伍分兩隊,在講解員“螢火蟲”的帶領下,探秘植物園,還有驚險的一分鐘暗夜獨行實驗
2016年7月22日,云南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一群特殊的來訪者。與普通的旅游者不同,他們是礦山開采者,同時也是礦山植被恢復的代表。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山東臨工的組織和帶領下,他們來到正在受到面積逐漸縮小、濫砍濫伐等威脅的熱帶雨林,用自己的耳朵、鼻子、眼睛來感知熱帶雨林的美妙,強化綠色環保的概念,來自植物園化身“螢火蟲”的講解員為來訪的他們照亮綠色環保的夜路。
來自玉溪山東臨工最大經銷商譚女士做主題發言
晚上九點,在西雙版納,這個處于北緯21℃的世界級熱帶雨林——中國動植物王國——下了一場陣雨,真可謂“一雨成秋”。突如其來的陣雨打亂了大家的步伐,但大家夜游的熱情不減,不多一會兒,工作人員拿來準備好的藍色雨衣,大家就穿上雨衣上路。
一路上,大家關掉光亮,只見一只只螢火蟲在林間、在草叢中一閃一現。在另一個名字同為“螢火蟲”的植物園講解員的指引下,這群來訪者深入熱帶雨林深部,他們仔細觀察一條蟲子、碰觸一片葉子、近觀一池睡蓮、遠聽一處蛙聲,集視覺和聽覺兩大神經來感知熱帶雨林,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玉溪紅河石坪鎮采石場老板彭永俊,他在身體力行綠化礦山
來自玉溪紅河石坪鎮的采石場老板彭永俊在整個夜游過程中不時感慨,“首先是沒有機會找到這么大的熱帶雨林植物園;另外,也很少有機會夜游植物園,這簡直就是難得的人生體驗”。彭永俊經營一家采石場,因為符合國家多項環評標準,成為石坪鎮碩果僅存的采石場之一并且維持良好的運營。
據彭永俊介紹,經營采石場生意每年需要向國家相關部門交10萬元左右的保證金,如果在開采后的礦區進行了有效的綠色植被恢復工作,這10萬可以退回去,否則就會被充公注入國家綠化礦山的定向資金庫。他向記者介紹道,在玉溪紅河主要的礦山綠植是各種果樹,與之相聚400余公里的西雙版納綠植是橡膠樹。在彭永俊的采石場方圓1~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果樹種了一年之后,綠化效果就十分明顯。
暗夜里靜靜盛放,直到我們這群夜游者的到來,它才有了一點熱鬧
在夜游結束的時候,彭永俊說話聲音都變得“溫柔”了。不止彭永俊,就在那會兒,不管在白天扮演著礦山老板的角色、還是個體戶老板、抑或是企業董事長,他們像是受到了什么感染似的,說話都有點童聲童趣了:“你也給我取一個自然名吧?”“你為什么給自己取名字‘螢火蟲’呀?一直都是這個名字嗎?”“我要把講解員清唱的歌曲當手機鈴聲。”
一旦被抓到就裝死的竹節蟲
也許要親眼、親耳看到這些植物動物、聽到這些聲音才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而且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雙觀察發現自然美麗的眼睛,但是平時的喧囂擾亂了,行動起來,去感知綠色,去感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