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鄱陽湖已經變成一片“草原”。
汽車在湖間公路行駛,帶動起一陣輕風,拂動柔軟的草葉簌簌飛舞,就像來到張北那條“最美草原公路”。遠望是一片碧綠,碧綠的草和碧綠的水,詮釋著綠色版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孤傲的白鷺星星點點分布在草叢里、沼澤旁,淡定地觀望著突然闖入的人類。
其實人類的到來和鷺鳥一樣有規律。每年豐水期一到,在江西五條大河不停澆灌與長江不時倒灌下,鄱陽湖內汪洋恣肆,水漲船高,所有水面連成一片,充分展露出亞洲第一淡水湖的廣饒與雄姿;而每當雨季結束,枯水期到來,大河無水小河干,湖中逐漸水落石出,道路與草洲重見天日,大湖變成一個個獨立的小湖,這時鷺鳥飛過來,人類也出現了。
人和鳥出現的高峰都在冬季。鳥是來自西伯利亞、中國北方乃至世界各地的候鳥,鄱陽湖是它們過冬的天堂,而人則是被鳥和魚吸引過來的游客與食客。沒有到過鄱陽湖的人,很難想像這里的漁民既不撒網捕魚、也不注重養魚,而是靠把水放干的方式來“涸澤而漁”。如今,人類上千年的漁業習慣,和鳥類超過數千萬年的遷徙習慣,正成為鄱陽湖生態與環保的主要矛盾,作為負責這項工作的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呢?
9月23日,山東臨工好司機活動南昌站的代表,在WWF和南磯自然保護區專家帶領下,驅車深入鄱陽湖內部,探訪南磯濕地和保護區的各項設施。身為工程機械從業者,好司機一行人平時在工地上忙碌,耳畔充滿各種機器的噪音,進入湖區之后,包圍在靜謐的氛圍與清新的空氣中,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了解到保護濕地對鳥類的影響后,紛紛表態絕不在濕地動工,還要告誡同行不要接破壞濕地的工程。
在參觀過磯山、南山兩大島嶼,和漁民為“塹秋湖”修筑的堤壩,看到游客們搶購剛出水的魚、螺絲等湖產,了解到每年冬天游客蜂擁而至,車輛排滿整條公路,把湖中兩個僅數百村民的村莊“買光、吃光”,以至于當地工作人員連一顆雞蛋都買不到的情況后,都對保護區的工作感到悲觀,顯然,僅靠南磯保護區六七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環保使命的。
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都是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他們懷著一腔熱血來到南磯這個遠離城市的偏僻的保護區,豐水期全靠坐船,從碼頭到保護站要一個半小時,而且要隨時準備抗災搶險,今年水位暴漲,湖水直接淹到辦公室門前,然后是斷水斷電,徹底變成一個孤島;枯水期不但要在血吸蟲遍地的湖區內巡查、勸說村民與游客,晚上還要和密集如雨的蚊蟲做斗爭。面對預算少待遇低,以及接觸不到異性的枯燥生活,很多人選擇了離開,好司機一行人離開保護區時,車上就搭載了一位前來收拾行李、告別同事的工作人員……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南磯保護區還是開動創新思維,創造了一種令人驚嘆的環保模式,這就是著名的“點鳥獎湖”政策。
“塹秋湖”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低成本漁業方式,秋天筑壩擋湖,冬天守閘待魚,人和鳥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冬天把水排干、把所有魚抓干凈,使過冬候鳥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水面和食物,無家可歸,保護區的工作重點,就是留住一些水面,給鳥類留下一點魚。
為此,保護區管理局設計出一個制度,在候鳥越冬期間,對每個子湖泊中的鳥類進行調查,按鳥類的數量給予湖泊經營者相應的獎勵,鳥越多,獎越多,以此來勉勵漁民不要“涸澤而漁”,不要斬盡殺絕。而“點鳥”的工作則大造聲勢,廣泛發動群眾,導入眾多第三方參與,不受保護區漁民的影響,確保公平公正,使這項工作也成為一次絕佳的環保傳播與生態體驗活動,提升了市民、游客與參與者的環保意識。
如今,“點鳥獎湖”已成為國際知名的環保活動,受到各大環保組織的關注,每年都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愛好者前來,提升了鄱陽湖作為“候鳥天堂”的知名度。
當好司機一行人告別南磯濕地保護區之時,手機APP推送了一條新聞,是一組航拍圖片,題為“航拍大旱下的鄱陽湖,河床干枯漁船靠岸”,內容就是大家看到的“草原”景象,對此,通過此行深入了解鄱陽湖的大家相視一笑,吐槽完這條新聞的大驚小怪之后,相約今年冬天一起來南磯保護區點鳥……
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口,立柱下方的白色痕跡標示著今年汛期的水位
南磯濕地自然保護區南山站站長萬松賢向好司機一行人介紹鄱陽湖枯水期的變化
南磯濕地保護區的范圍及在鄱陽湖中的位置,兩處高地分別為磯山村與南山村。
湖區公路就像在草原上行駛
“塹秋湖”:當地筑壩擋湖、守閘待魚的漁業方式。
當地漁民在收納整理捕捉小龍蝦的“喇叭網”
捕撈螺絲的漁船尚未靠岸,就有游客大聲詢問螺絲怎么賣。
磯山島盡管海拔只有51米,但已經是鄱陽湖中心的兩大島之一,如今島上的磯山村內生活著100多位村民。
在鄱陽湖中只有磯山島盛產石材,而且是適于建房的紅石,磯山的采石業曾經非常發達,但隨著鋼筋水泥的普及,采石業現已全面停產,村民紛紛開始經營“農家樂”。
磯山島上的鐘山潭風景秀美,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
鐘山潭環繞的山頂上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平安塔,在汛期這里是整個鄱陽湖的制高點。
“美麗中國讓候鳥飛”大型環保公益活動設置的終點標志,標志著候鳥最終來到這里過冬,現已成為鄱陽湖保護候鳥乃至寄托祝福的象征,該樹今年遭遇了水淹火燒,樹葉大多枯萎,但現在已經能看到新發的嫩芽。
南山保護站是自然保護區的駐地,建筑古香古色。
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保護區的工作以及“點鳥獎湖”政策的由來
鄱陽湖是全球候鳥遷徙的天堂,尤其集中了全球100%的鶴類品種。
雖然未到“塹秋湖”的季節,已經有很多游客自駕前來釣魚、游玩。
矗立在保護區中心地帶的觀鳥塔,上面的口號是“愛護候鳥,青年先行”。
好司機一行人與南磯保護區的專家在磯山鐘山潭前合影
(本文來自山東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