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荒漠高原是阿根廷最為干燥的地區之一,雄偉的安第斯山阻擋了太平洋的洋流東進的腳步,將大部分的降水都留在了安第斯山另一側的智利境內。干旱和強風,讓這片土地成了阿根廷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區,低矮的灌木稀稀拉拉的覆蓋著這片黃色的土地。然而在這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在這片干燥的土地里卻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Jorge Sobisch,來自巴塔哥尼亞的一個百年煤礦的老板,飄逸的金黃色頭發, 讓他酷似98年世界杯上那個馬拉多納的隊友——“ 風之子” 卡尼吉亞。當談到與臨工產品的結緣,阿根廷人奔放、熱情的特性充分展現出來,“我是在父親手中接手的這片煤礦,他經營了這片煤礦四十年,你看那邊我父親親手栽下的楊樹都已經長大了,成了這片荒原上的一道風景。”
“這是一片典型的露天煤礦,土方剝離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將大量的表層土壤剝離,才能開展煤炭的采掘工作。阿根廷政府也要求對開采完畢的礦面進行回填,所以剝離下來的土壤必須堆垛到另外一個區域以備回填用,”Jorge 說,“這里的土質堅硬,要求設備的挖斗、動臂以及液壓系統都有良好的性能;每天不斷的狂風卷起的沙塵又對設備的密封性和過濾系統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很顯然臨工的設備完全符合我們這里的工況要求。”
目前共有五臺臨工的設備在這里工作,其中三臺挖掘機主要從事土方剝離,兩臺裝載機主要從事土壤的堆放。“良好的性能和高效率是我選擇臨工設備的主要原因。相對其他歐美的品牌,臨工設備的使用成本也更低,這也無形中提高了臨工產品的競爭力。”Jorge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