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管理人員掌握先進的理念、信息和資源,技術人員具備解決問題需要的工具和方法,一線人員最容易感知到問題、提出的問題最能切中要害、更有實效。山東臨工通過結合三者優勢,以“一全二創三結合”創新模式發揮出了團隊最大戰斗力
200多平方米的邱峰工作室內,兩臺AGV智能小車正在軌道上歡快地行駛著。這種由邱峰自主研制的智能小車,可以把零部件自主運送到所需崗位,其無論外觀、參數配置、使用效果都已達到同類產品最好水準,目前,已有100多臺邱峰自動導引運輸車應用于山東臨工各車間流水線。而在邱峰自動導引運輸車之外,還有王鵬飛沖床自動接料裝置、喬良雨變速箱體自動轉運裝置、陳明全尾氣自動抽排裝置、張在才智能搬運機械手等60多項以臨工人名字命名的重大創新成果。那么,這一切是從何而來的呢?
大約從2012年開始,工程機械市場長時間在低谷中徘徊,這促使制造商們加快了發展模式的轉型。面對宏觀經濟和工程機械行業的新常態,山東臨工董事長王志中在總結生產現場技術改造、持續創新有效做法和經驗時,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全二創三結合”發展模式。
車間工人朱建華和他的技改項目
“一全二創三結合”的核心就是創新,其內涵在于“全員參與創新,堅持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同步發展,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三者相結合聯合創新”。王志中特別強調說:“創新更多需要融合各方力量,管理人員掌握先進的理念、信息和資源,技術人員具備解決問題需要的工具和方法,一線人員最容易感知到問題、提出的問題最能切中要害、更有實效。通過發揮三者優勢,做好結合工作,就能取長補短,達到‘1+1+1>3’的效果,進而發揮出團隊最大正能量。”
可以說,這一模式的提出,是王志中針對當時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傳統產業的保守研發模式而提出的戰略突圍,也是新常態下山東臨工開啟“二次創業”的動力密碼。它大大增強了山東臨工的創新驅動力,使企業加快了轉向內涵式發展步伐。但是,將一個正確的創新發展理念變成企業員工自覺的行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推進“一全二創三結合”創新模式,山東臨工提出了“建制、搭臺、創氛圍”的工作思路,并自上而下推行開來。
在硬件方面,山東臨工于每個生產車間都設置了Kaizhen Shop(改善超市),配備了切割、焊接、機加工、裝配等設備和工具,以及各種改善用材料,方便員工隨時進行制作和試驗。軟環境上,臨工將創新納入績效激勵,各項“獎勵”也細化可行——所有批準、公示的項目,不僅掛牌展示,還作為個人成績計入檔案,作為日后評選先進、考核晉級、評定職稱、聘任職務等的依據之一;對創新項目“只獎不罰”,允許失誤,鼓勵大膽嘗試,敢于創新;通過各種形式定期發布創新人物、創新成果,并借助社會媒體的力量廣泛傳播,提升員工的自我獲得感。
“一全二創三結合”模式很快就激發出了臨工人全員創新的熱情,涌現出了一大批熟悉機、電、液、控制等技術的優秀創新能手。在自動化水平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保障、成本優化、勞動環境改善等具有重大推動意義的技術改造項目上,山東臨工從第一年的33項,到第二年的350項,再到第三年的1624項,實現了幾何級增長。短短幾年,創新就已然深入臨工人的內心,成為一種職業習慣。無論基層還是高層,無論生產還是管理人員,他們都習慣了主動參與技術改造,習慣了利用頭腦風暴等模式發覺改造項目,習慣了自組技術改造團隊,協同攻關解決難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只要你想,只要你敢,一切皆有可能。”說到“一全二創三結合”創新模式的推進成果和臨工人勇于創新的熱情,山東臨工總經理文德剛眼中滿是自豪。
而在創新管理模式的推動下,臨工人的創新也逐步升級。從被動創新,到主動創新;從單純的技術人員創新,到技術人員與基層人員、管理人員的協同創新;從個別生產環節的創新,到逐漸覆蓋整個生產領域的創新;從單純的技術創新,到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并舉……真正做到了“人人有能力創新,事事有創新空間”。
幾年的磨礪和成果,也讓“一全二創三結合”創新模式逐步得到了各級領導、行業和社會的關注和認可。2014年5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同志到山東臨工考察,在詳細聽取了山東臨工“一全二創三結合”活動的匯報后,對山東臨工鼓勵全員創新、持續改革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王岐山指出,人才和技術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尊重員工的首創精神,調動員工創新積極性,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如今,走進山東臨工任何一個生產車間,你都能真切而深刻地感受到濃烈的創新熱情與激情。山東臨工總經理助理、戰略企劃部部長徐進永對此感嘆說:“時間是最好的證明。臨工這幾年能夠真正走在行業前列,就在于‘一全二創三結合’創新模式的實施。”
正如王志中早前所說,一個企業要想不被淘汰,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創新求變。“企業真正的創新是全員性的創新。對于企業來說,開動企業內因才能打造動能,通過企業內部創新求變,提升企業所有員工共同的思考和探索,才能讓企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