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路面機械網 柴喜男現場報道】西柏坡是毛主席和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西柏坡見證了中國革命重要的轉折時期,同時在這里,也誕生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與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山東臨工的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不謀而合。
誕生于沂蒙革命老區的山東臨工,將“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深入骨髓。作為“國家工程機械行業的大型骨干企業”,山東臨工在踐行社會責任的路上,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關注行業與用戶。山東臨工帶著對老區的感同身受,帶著回報父老鄉親的“紅色情”而來,致力于幫助一批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一批有志于從事工程機械行業的創業者,共同加入工程機械行業,分享中國基礎建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盡快實現脫貧致富。
對于一部分對國家做出貢獻,脫貧有困難的,希望通過工程機械脫貧致富的貧困群眾,“紅色情”行動將向其捐贈挖掘機設備,幫助他們快速跨過資金、設備等行業門檻,實現創業脫貧的夢想。
幫扶對象史法兵來自紅色基因的革命家庭,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人,他的93歲母親,是有著73年黨齡的老黨員,1941年日本鬼子在當地大屠殺慘案的幸存者,14歲開始參加兒童團,站崗放哨,后加入文藝宣傳隊,1948年曾經受到毛主席的接見,并為中共中央做匯報演出。父親在他3歲的時候去世,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幾十年,把他們兄弟三人撫養成人,年事已高的母親,體弱多病,常年需要人照顧,史法兵的愛人照顧母親和年幼上學的女兒,無法再外出務工。兒子技校畢業,在市里餐館打工,收入微薄。史法兵的二哥是七十年代的傷殘退伍軍人,近些年患有腦溢血,身體行動受影響,也同樣需要他經常照顧。
2019年7月21日,“紅色情”精準扶貧走訪小組在臨工集團品牌總監郭少華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鎮,在梁家溝村房屋建筑工地上,找到了正在施工的史法兵,冒著36°的高溫,他一絲不茍的在捆綁架子,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憨厚的面容里帶著堅毅。
史法兵正在農村房屋建筑工地干活
史法兵聰明好學,早年在村里是電工,但是,他就為了照顧家里,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放棄電工,而去學會了泥瓦匠的活,學會砌磚的手藝,只能在村鎮附近的農村蓋房隊里砌磚,收入不穩定,家庭日常生活開銷、子女教育費用等等負擔很重。
走訪小組和他來到了位于西柏坡鎮北莊村的家里,他們還住著30年前翻蓋老房,5口人居住,4間老房子。
“紅色情”走訪小組來到史法兵家里
臨工集團品牌郭少華總監與史法兵及他的母親交流
詳細了解史法兵的家庭情況
臨工集團品牌郭少華總監詳細了解了史法兵的家庭情況,并鼓勵他振作精準,在山東臨工和“紅色情”扶貧分隊的幫助下,盡快走出困境,早日實現脫貧。也希望他脫貧致富后,也不要忘記鄉親,多做好事,幫助他們,繼續傳遞山東臨工的公益理念,為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
史法兵和愛人與母親合影
“紅色情”走訪小組與史法兵家人合影
在2019年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西柏坡站現場,山東臨工捐贈“致富神器”一臺E655F挖掘機,希望幫助史法兵早日脫貧。
史法兵在2019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西柏坡站啟動現場
史法兵在2019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西柏坡站啟動現場,心情還是無比激動,他表示:“紅色情實實在在地溫暖人心,給人指出一條脫貧的光明大道,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學習技術,爭取早日脫貧,并將自己的奮斗經驗傳授給更多像我一樣的人,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的幫扶對象就是沒有入行的新手,經過層層篩選生活特別困難的群眾,為了讓他盡快獲益,精準扶貧小分隊,會還聯合大客戶一起組建一批創富脫貧基地,從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維修保養,到施工方法、運營管理全程幫扶,扶持幫扶對象快速融入工程機械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