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t5pjj"></strike>
<span id="t5pjj"></span>
<strike id="t5pjj"><i id="t5pjj"><del id="t5pjj"></del></i></strike>
<strike id="t5pjj"><i id="t5pjj"></i></strike>
<span id="t5pjj"></span>
<span id="t5pjj"></span>
<strike id="t5pjj"></strike>
<strike id="t5pjj"></strike>
<strike id="t5pjj"><dl id="t5pjj"><del id="t5pjj"></del></dl></strike><strike id="t5pjj"></strike>
<span id="t5pjj"></span><span id="t5pjj"><dl id="t5pjj"></dl></span><ruby id="t5pjj"></ruby>
<strike id="t5pjj"><i id="t5pjj"><cite id="t5pjj"></cite></i></strike>
<strike id="t5pjj"></strike>
<strike id="t5pjj"></strike>

公司動態

首頁 > 公司動態

傳承紅色基因 堅持精準扶貧 山東臨工“紅色情”行動再次走進沂蒙老區

2019-08-22 16:30:55

【中國路面機械網 現場報道】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活動自2018年正式啟動以來,已先后經歷大涼山站、井崗山站、延安站、蒙陰站、遵義站、瑞金站、西柏坡站等八站,先后幫助數百名貧困群眾掌握了致富的本領,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在社會上刮起了一股“紅色”旋風,引起了強烈反響。

山東臨工“紅色情”行動將關愛送給沂蒙老區人民

作為一家在沂蒙革命老區成長起來的工程機械企業,山東臨工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不忘老區群眾。在帶動企業進步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經歷過遵義、瑞金、西柏坡站的洗禮后,8月22日,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來到沂蒙老區,沂南站活動正式拉開大幕。這是“紅色情”行動啟動以來,第二次走進沂蒙革命老區,幫助當地退伍軍人及特困貧困家庭實現脫貧,成就創富夢想。臨沂市人大常委、臨沂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王連正,沂南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王立忠,臨沂市慈善總會秘書長李平,沂南縣慈善總會會長劉振奎,臨工集團總經理高樹建,紅色情沂蒙老區扶貧分隊隊長劉加欣等領導及當地的經銷商、上百名工程機械從業者、貧困群眾代表、行業媒體代表出席了啟動儀式。

2019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沂南站活動現場

情系革命老區

細數“紅色情”行動走過的前八站,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都是革命老區,都是與中國革命的命運緊密相連。作為出身在“紅色沃土”沂蒙老區的山東臨工,身上自帶紅色基因,繼承了“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每一步發展壯大也與老區群眾的支持關懷密切相連。

山東臨工拿出兩臺設備無償捐贈給受幫扶的特困群眾

山東臨工選擇革命老區,積極參與扶貧攻堅活動,既是響應國家號召,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表現;也是對自身工作的鞭策與促進,山東臨工來自革命老區,與同樣來自革命老區的群眾有天然親切之感。山東臨工認為,扶貧就應該選擇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進行幫扶,革命老區群眾在革命戰爭年代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巨大犧牲,和平建設時期也不應被忘卻,因此,選擇革命老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反哺社會,飲水思源的有效方式。

山東臨工集團總經理高樹建致辭

山東臨工集團總經理高樹建在致辭中指出,2018年,臨工集團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啟動了“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先后走進大涼山、沂蒙山、延安、井岡山、百色等紅色革命老區,幫助500余位貧困群眾實現技能脫貧、產業脫貧,打造出具有工程機械行業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2019年是國家脫貧攻堅決戰之年,“紅色情”持續聚焦革命老區,在遵義、瑞金、西柏坡、沂蒙等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通過理論與實踐培訓引導更多貧困人群進入工程機械行業,通過脫貧基地、扶貧分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通過導師指導、創業合伙人制度、廠家幫扶等措施實現創業致富。山東臨工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動沂蒙老區的產業扶貧。他歡迎有志于工程機械的年輕人積極報名,申請“紅色情”行動的職業培訓機會,從此踏上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三大亮點助老區群眾快速脫貧

2019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的三大亮點為:培訓學技能;就業有機會;創業有幫扶,利用山東臨工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影響力,調動一切力量參與扶貧,并將各項扶貧措施落到實處,幫助受幫扶對象和需要扶持的貧困群眾快速脫貧、精準脫貧,徹底摘掉貧困的帽子。

山東臨工與老區群眾“心連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助的對象有限,但影響力無限。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脫貧致富奔小康,山東臨工今年加大了培訓的力度和廣度,計劃今年讓1000名貧困群眾接受免費培訓,切實掌握工程機械操作的技術和本領;通過創富脫貧基地建設,聯合當地經銷商和大客戶,幫助受幫扶對象更好地就業,是防止返貧的有效手段;為幫扶對象提供導師指導、創業基金和商務支持是增強受捐助對象“自我造血功能”,由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的有效措施。真正是“扶上馬,還要送一程。”

臨沂市人大常委、臨沂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王連正致辭

臨沂市人大常委、臨沂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王連正在致辭中表示,今天山東臨工集團“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在沂南舉行,再次體現了山東臨工不忘初心的老區情懷,彰顯了崇慈向善、扶貧濟困的高尚品德。她代表臨沂市慈善總會向山東臨工集團致以崇高敬意的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企業向他們學習,積極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向需要幫助的貧困群眾奉獻更多的愛心,用實際行動為建設“大美新臨沂”貢獻一份力量。

紅色基因代代傳

通過臨沂慈善總會的推薦和層層篩選,來自沂南的鄭兵和李家平被確定為受幫扶對象,每人獲得了一臺由山東臨工捐贈的E655F型挖掘機;在創業扶持方面,向5名需要幫扶的創業者提供創富基金,扶持他們快速成長;在職業培訓方面,在沂南及沂蒙山區招募了100多名有志于工程機械的年輕人,前往臨工工業園進行專業培訓,幫助他們獲得操作技能證書,為他們今后憑借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打下了基礎。同時,在當地經銷商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下,為上述人群提供從職業培訓、就業指導到扶持創業、輔導經營的全程幫扶,確保每個階段都能獲得切實有效的幫助,從而實現徹底脫貧。

沂南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王立忠致辭

與會領導向5 名獲得創富基金支持的受幫扶對象頒發牌匾

為了弘揚以“愛黨愛軍”為核心的沂蒙精神,“紅色情”行動一直把困難退伍軍人作為幫扶的重點。在沂南站的捐贈對象中,鄭兵在部隊服役十二年,其父親也曾是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2006年父親不幸患上雙側股骨頭壞死,眼盲耳聾的母親是二型糖尿病患者,2014年父母病情加重,他不得不離開部隊,回家照顧癱瘓的父親和病重的母親,用責任擔當,做好兒子和軍人的雙重角色;90后的李家平也是一名老兵,有過在部隊服役8年的經歷,面對父親重病產生的高額醫藥費,他頂住壓力,用厚實的肩膀為全家撐起了一片天。鄭兵在發言中表示,不僅要通過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以后還要帶動身邊的鄉親們共同致富。

受幫扶對象鄭兵

受幫扶對象李家平

與會領導向受幫扶對象李家平(左)、鄭兵(右)交付致富的金鑰匙

作為“紅色情”行動沂蒙老區扶貧分隊隊長,山東納百川董事長劉加欣莊重地承諾,堅決落實山東臨工的精準扶貧政策,對受幫扶對象展開一對一的定點幫扶,在技術、培訓、保養、配件等方面提供長期支持,幫助他們快速適應工程機械行業,早日進入獨立發展、自主經營的創業階段,幫助其家庭早日走出困境,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了引導更多貧困群眾進入工程機械行業,山東臨工將舉辦為期30天的免費挖機職業培訓,把更多有志于工程機械行業的貧困人員培養成合格的操作手,為培訓結業的脫貧對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紅色情”行動沂蒙老區扶貧分隊隊長劉加欣承諾將堅決落實山東臨工精準扶貧政策

啟動儀式現場

按照國家的整體部署,結合工程機械行業的特點,山東臨工“紅色情”精準扶貧行動自2018年啟動以來,已經穿越近十省,轉戰數萬里,將致富的種子播撒在革命老區,幫助數百人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了積極貢獻,體現了工程機械人的責任與擔當。實踐表明,“紅色情”行動既是一項回報老區的公益活動,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紅色精神的創新實踐與大力弘揚,詮釋了山東臨工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發展支撐點的理念。弘揚紅色精神,回饋老區人民。臨工大愛,與日月同輝。

上一篇:這才是周末打開的正確方式! 下一篇:起步雖晚,但生意依舊做的風聲水起,他靠的是什么?
在线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