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唐山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受市場疲軟、治理霧霾、壓縮產能等因素的影響,鋼鐵業面臨艱難的生存環境。在這種背景下,作為灤縣鋼鐵的龍頭企業,東海特鋼依靠技術革新與管理提升,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8月20-21日,好司機活動走進東海特鋼,為了實現最佳效果,特鋼物流中心兩大班組調整輪崗時間,全員接受專業培訓,活動場地就設在特鋼的料場內,以便操作手結合實際工作,學以致用。
“培訓我們搞過很多,好司機活動是最熱鬧的一次。”一位領導說。
活動期間,我們采訪了東海特鋼物流中心的李海明經理,請他講述鋼廠操作手的特點和好司機活動對企業管理的價值。
李海明從2010年進入東海特鋼,從一名普通裝載機操作手開始做起,通過認真工作和自我提升,逐漸成長為一名管理者,負責管理物流中心數百車輛的安全及日常工作,在司機中間威信很高,被尊稱為“李隊”。
目前東海特鋼擁有120多臺裝載機,幾乎全部是山東臨工產品。李海明自從進廠后就一直和臨工裝載機打交道。他認為臨工產品有三大特點。一是靈活、高效,裝車速度快;二是皮實耐用,故障率低,毛病少;三是省油,油耗低,尤其是如此大的保有量,每年節約的燃油成本都是天文數字。
“我們采取兩班倒,每班12小時,裝載機平均每班運行7~8小時左右,每天運轉時間超過15小時。”李海明說,在如此高的工作強度下,臨工產品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出勤率,其中2009年采購的五臺956中,有三臺現在還在正常使用,這其中既有設備本身高品質、高可靠的原因,也有科學管理、精細化管理的貢獻,而且隨著設備運行年齡的增長,后者的作用更加明顯。
“不安全不生產,不環保不生產”是東海特鋼內部的一句口號。近年來,東海特鋼在環保方面加大投資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排放,其效果有目共睹。在活動現場我們看到,所有料場均建起了全封閉的料棚,并安裝了先進的噴淋系統,基本上解決了鋼廠散料的揚塵問題和裝卸過程中引發的二次揚塵,整個裝卸流程全部在全封閉的料棚內進行,李海明表示,公司對車輛的排量、車況、保養有嚴格要求,決不允許冒黑煙的車輛出工,嚴禁猛踩油門等不規范動作,先從制度上推動節能減排,然后重點就是對操作手的管理。
東海特鋼的操作手都來自周邊的農村,由于東海特鋼待遇高、福利好,吸引了眾多工程機械操作手前來應聘。在招聘中,李海明要求很嚴格,他認為一個司機首先必須喜歡車、愛車,才能成為好的操作手,而不是把車當成賺錢工具。東海特鋼要求司機必須持證上崗。符合有操作證、技術過關、態度端正、體檢合格、能夠吃苦耐勞等條件的司機,進廠后還要經過反復培訓和指導,糾正不良操作習慣,方可成為正式的裝載機操作手。
“我們和山東臨工長期合作,把臨工裝載機的產品資料、操作規范、培訓課件等拿過來,每月進行一次培訓,并當場進行考試。”李海明說,堅持不懈的培訓起到了良好作用,物流中心的工作效率穩步提升,油耗和維修費用顯著降低。另外,還經常在工作中展開技能競賽、節油競賽、損壞率競賽等各類比賽活動,獲獎者直接發獎金予以鼓勵,引導操作手重視安全、規范操作、降低成本。
“對操作手的管理,我們還是以激勵為主。”李海明表示。雖然各項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已經非常完備,但要落實到具體的人上,不能單純依靠制度,只能通過培訓、競賽、現場管理等手段逐步引導。“好司機活動是一次很好的激勵活動,說明操作手的技能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水平,公司派人參加也體現了對他工作的認可。”李海明認為,好司機活動更多是一種激勵,一種榮譽或一種證明,對個人和企業都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精細化管理和好司機活動理念一致,都是通過提高個人素質的方式,提升整個企業運行效率。東海特鋼推行“7S”管理已經有一年多時間(“7S”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七項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場管理各項指標均已量化并逐步提升,李海明表示,好司機活動通過專業培訓和環保培訓,在操作手中傳播“愛崗敬業”和“節能環保”兩種理念,對推進精細化管理有很大幫助。
“我希望把車隊的操作手都培養成最好的司機,最牛的司機!”李海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