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筆者在位于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臨工總部看到,一座現代化的研發中心大樓已頗具雛形。
據介紹,該項目去年動工,列為今年的省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總投入3.2億元,第一期投入1.8億元,占地面積270畝,包括研發中心辦公大樓和產品中試基地,建有新產品試制車間、傳動試驗實驗室、智能控制實驗室、可靠性及性能測試試驗場等,擬購置軟管試驗臺、綜合測試儀、產品電器實驗設備等各類研發設備263臺套。
作為省內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山東臨工早在2006年就與沃爾沃合資,盡管背后有國際巨頭的光環,山東臨工卻仍然立足于主打自主品牌。但此番巨額研發投入,卻與行業景氣度形成鮮明對比。
“從2011年后,工程機械,主要是挖掘機和裝載機的市場一直在下滑。去年全國挖掘機產能60萬臺,市場需求量僅為11萬臺;今年的市場不會比去年好,剛剛過去的5月份,全國挖掘機銷量同比下滑31%、裝載機下滑19%。”山東臨工總經理助理徐進永認為,工程機械行業市場步入嚴冬期,這時候更要苦練“內功”。
“中國主要生產中低端的裝載機,沃爾沃一臺裝載機的價格是國產機的2—3倍,如此巨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節能、可靠和舒適性上。”臨工技術研發部部長熊玉力介紹,“按年使用2000小時來算,目前臨工新型裝載機每年能節省6000升柴油,但是和沃爾沃的電瓶發動機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目前臨工產品的1年期故障率是7%,低于國內同行業15%的數據,但是一般4000小時變速箱就需要大修,做到6000小時已屬國內頂尖,而國際上的先進水平是1萬小時大修一次。”
2009年8月,由山東臨工自主研發的第一代節能裝載機上市,實現綜合節油10%,隨后臨工提出了節能20%的目標,熊玉力說,研發的過程非常艱苦,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特別是想通過一兩個部件的小改小動,來實現節能20%已經不可能完成,必須在多個系統上同時進行節能研發,這對于集成創新的要求很高,必須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
“工程機械的研發必須由研究、發明、開發設計、試驗、生產等多個環節組成。而我國工程機械研究機構一般都有偏重檢測而疏于研發的傾向,投入巨資大量購買昂貴的檢測設備,花費高額的費用維持檢測中心的運行,研發工作基本成為生產部門的附屬機構。”徐進永認為,正因如此,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及中試基地,對于企業在今后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至關重要。
“項目建成后,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在于縮短上市周期,通過中試基地模擬實際工況,測出機器實際功率、疲勞狀況等關鍵指標,周期將由過去2—3年上市縮短至14個月。”據了解,過去臨工零部件和整機試驗主要依托客戶,將新產品免費運到工地給客戶試驗2000小時,各項數據符合標準后才能上市,無疑給企業新產品迅速占領市場以及資金周轉帶來了壓力。為此,臨工研發中心的建設,還要將傳統的“末端檢測型”開發模式,調整為“前端先導型”,拉動企業由生產型企業向技術先導型企業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目前該項目已申請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力求在產品可靠、舒適和節能方面再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