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開年,正是人才流動高峰季,每到此時,總有一大批員工在跳槽不跳槽的兩難中糾結,而很多企業也往往面對著留人與招人的雙重考驗。
從宏觀經濟看,中國經濟已邁入增長放緩因而尋求穩定增長的“新常態”,從細分行業看,工程機械行業正處于持續多年的轉型陣痛期。那么,當此之時,人才與企業該如何“碰撞”?如何才能實現彼此契合的完美共融?——山東臨工人力資源本部本部長宋曉穎講述“新常態下的用人之道。”
人才已飽和 跳槽需謹慎
正常的人才流動可以讓真正有才干的跳槽者獲得薪資、職位的提升,可以帶動行業、企業間的技術、文化交流與進步,而類似一線城市人才回流,對于二、三線城市企業而言更是人才吸納的良機。
看上去似乎很不錯,要不要跳跳試試?
但宋曉穎卻給有意跳槽者提了個醒:目前行業正處于轉型陣痛期,行業人才出現飽和,有一些職位甚至供大于求,所以跳槽一定要慎重,需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及個人實際情況,做出理性的決定,三思而后行。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應聘者,首先要具備敬業的態度和較強的再學習能力;其次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和獨到的見解。此外,相比跳槽者,較多情形下,臨工更傾向于選拔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內部培養。” 宋曉穎說道。
當然,真正的人才到哪兒都是“香餑餑”。比如,多元化復合型技術人才以及具備國際化視野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是當前絕大多數企業所急需的,但這種緊缺人才市場上并不多見,所以企業大多堅持內培與外引相結合的方式,臨工亦是如此。
“對于國際化人才,臨工會圍繞教育、科研等方面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并有計劃地選拔一些專業人才到國外交流學習;對于復合型技術人才,在提供輪崗學習的同時,通過企業開展的項目提供培養平臺。如臨工與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大數據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此為依托,培養智能制造技術人才和國際化人才。”
企業如何留住核心人才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只能把員工的成長與公司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共同的進步。因此,企業規避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的過量流動是非常必要的。
制造業中,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薪酬水平低于汽車制造等行業,薪酬驅動也是行業人才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這種現象,宋曉穎認為企業應該從薪酬福利增長、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及績效管理等方面著手,提升員工忠誠度和敬業度,留住核心員工。
“山東臨工的員工穩定性較高,近三年員工離職率遠低于行業10%的平均水平,秘訣在于臨工在‘吸納、發展和保留’ 員工方面,建立了一套科學的人力資源模式。”
據了解,山東臨工創造了“公開、公平、公正”的選拔聘用環境,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競爭淘汰機制,按崗聘用、競聘上崗、擇優錄用;搭建涵蓋技能、技術、銷售、管理職稱、管理職務的“五級五通道”職業發展模式,為員工搭建縱向發展和橫向歷練的職業平臺;“幫助員工成功,助推企業騰飛”,建立起多層次、多維度的培訓體系,為員工學習成長提供良好的資源平臺。
此外,山東臨工還針對不同層級開發了一系列人才培育與保留措施,如入職大學生“1236+2”見習培養、導師帶徒機制、1511人才工程、工程碩士班培養、技師工作站等,多措并舉,提升員工幸福指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留人、留才的關鍵,還是事業留人,文化聚人。”
伯樂與千里馬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宋曉穎說,從個人職業角度而言,山東臨工就是她難再遇到的伯樂。“很慶幸加入臨工,在臨工工作接近20年,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職場新人成長為公司的中堅力量,這離不開公司的辛勤栽培。我認為臨工給員工提供的平臺和發展機遇,行業內很少有企業能比得上。”
如今,站在HR的職位上,宋曉穎自然而然地要承擔起伯樂的角色與重任,對此她笑著說道:壓力山大。
“一名優秀的HR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人力資源專業知識、識人用人的能力和素質,面對新的變革和挑戰,HR還應成為向各個層次領導者提供創意的咨詢機構,而非僅作為一個功能性組織存在。”
宋曉穎認為,一名優秀的HR要具備新的素質和能力:第一,人力資源大數據分析,利用企業內外部數據分析員工的敬業度、保留率、職業需求以及人力資本等,通過數據分析來預測未來趨勢,給管理層提供咨詢建議;第二,要學會做市場,扮演咨詢者角色。要把員工當做客戶去對待,站在企業的戰略和業務角度,把人力資源的政策制度作為一個產品或一個解決方案推出,幫助業務部門優化流程。
“我期待更多的千里馬加入到我們這個大團隊,一起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宋曉穎熱情地發出邀請。
寄語求職者:
“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一個人能夠做什么、最適合做什么,這個問題不易回答。我的建議是,慎重選擇、勇于付出、敢于堅守,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更要干一行愛一行。求職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端正就業心態,要始終明白兩點:第一、企業是根據你現有的能力給你報酬,而不是為你將來的潛力買單;第二、你得到的回報,一定小于你的貢獻,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發展,回報才能長久。”
“其次,要自我進行SWOT分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優劣勢,先選定行業,再選擇企業,最后謀求職位;第三,甄選企業過程中要注重企業文化與個人價值觀的匹配,道不同不相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