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啟云!師啟云在哪里?誰看見師啟云了!”
大家紛紛搖頭,表示不認識這人。
這時,云南眾鑫的譚總過來交待了兩句。
“大洋馬,幫忙叫一下大洋馬?”
眾人轟然大笑,紛紛抬起手,指向樹下正聊得過癮的一個大個兒。
在玉溪周邊的搞工程的人群中,打聽師啟云可能沒反應,但你要說“大洋馬”,那可是鼎鼎大名的工程機械高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機械名人“大洋馬”
“大洋馬”師啟云身高超過1米85,體重超過200斤,在普遍偏瘦小的云南人中,是個貨真價實的“大洋馬”,在人群中總是那么突出,而他之所以出名,是基于與他身高相匹配的高超技術,包括操作技術與維修技術。
一般操作手和高手相差在哪兒呢?師啟云說主要體現在對機器的磨損上,還有就是單位時間的出活兒量上。“如果同樣的工程,讓一個普通司機來干,和讓一名高手來干,差別在什么地方上呢?”在好司機活動現場,有位老板問到。師啟云說:“高手不僅速度快,而且還能省油,一般情況下,同樣的工程量,高手能省油40%左右!”
老板們震驚了,這不僅是節能減排的問題,更是至關重要的成本問題啊!他們看師啟云的眼神都不同了……
20多年維修經驗
師啟云擁有超過20年的維修經驗,是山東臨工培養出來高手之一。
1992年,師啟云加入玉溪鈣鎂磷肥廠維修部,負責維護和維修廠內的幾臺裝載機,并承接社會上的維修工作。后來維修部升級為修理廠,然后改制成為現在的云南眾鑫,2005年,云南眾鑫正式代理山東臨工。可以說,直到2013年自立門戶出去創業前,師啟云一直是山東臨工旗下的一名修理工。
一開始,沒有師傅、沒有培訓,維修技術全靠師啟云自己摸索,處于對機械的熱愛和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他迅速成長為修理廠的維修高手,并陸續帶出了二三十個徒弟。眾鑫加入山東臨工之后,對師啟云進行了全面培訓,范圍從裝載機到挖掘機,從理論知識到專業技能,再次提升了他的技術水平,幫助他成為業內知名的維修高手,從此開始,“大洋馬”的外號開始在圈內流傳,工程機械有問題,到眾鑫找“大洋馬”準保搞定。
換一種生活方式
2013年,干了20多年維修工的師啟云想換一種生活方式。當時,跟他一起進廠的人只剩下兩三個,當年的徒弟們也紛紛創業要么開了修理廠、要么自己養挖機,現在廠里的維修工可以說大多是他徒弟的徒弟,或徒弟的徒弟的徒弟,突然間,發現自己不再年輕,于是他向眾鑫提出要出去創業,眾鑫的領導們都很理解他、支持他,放他離開,但社保和工作關系還掛在公司,平時公司有什么維修任務,還會經常找到他出馬,雙方變成一種合作關系。
在這個圈子里混了這么久,從經驗到關系都不缺,所以師啟云的創業過程可謂順風順水,兩年間就擁有了兩臺挖機,而且外債全部還請,基建、工程、土方等活兒他都接,憑借高超的技術,在圈內闖下了偌大的名頭,現在大家都知道“大洋馬”不但修車技術高,操作水平更厲害。而創業這幾年,也讓他接觸到更多類型的機械,以及更多千奇百怪的故障,使他從臨工產品到放眼整個市場,無論眼光還是維修水平都提升到新的境界。
技術高手在民間
“大洋馬“的名聲傳出去之后,經常有人找他幫忙修車。師啟云本身是個熱心腸,在眾鑫的時候人緣就很好,經常毫無保留地傳授維修技術,上門維修往往手到病除,很受客戶的歡迎。自己創業之后,只要他所在的工地上機器有什么問題,大家都過來請教,師啟云也從不藏私,能修的幫忙做緊急處理,大問題提出維修建議,幫工友們以最快、最省錢的方式修好設備。在昆明、玉溪、普洱一帶工程機械的朋友圈中,談到設備或故障,經常有人@師啟云,他只要有空就給予解答,很享受這種被當作KOL的感覺。另外,師啟云還長年堅持義務獻血,尤其從2010年至今每年獻血一次,并帶動了很多工程機械伙伴前去獻血。
好司機活動再相聚
2013年好司機活動首次在昆明舉辦的時候,師啟云曾作為工作人員帶著當地的操作手前去參加,最觸動他的是這場活動是為工程機械操作手代言,發掘操作手中的好人、好故事進行傳播,讓大家都了解這個行業,了解他們這些人。2016年,師啟云作為一名普通操作手參加在西雙版納舉辦的好司機活動,培訓和考試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但通過活動結識更多新朋友,跟眾鑫的老伙計們再次相聚,是他最快樂的事。